第四届文化强国论坛下半场,专家:AI没有改变人类创作主体地位
近日,第二届世界电影产业大会重要活动之---由中国电影(600977)研究院、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、澳涞坞电影工作者总会、澳涞坞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文化强国论坛正式举行。本届论坛分为上下半场。下半场,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像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孔令顺教授、《影视独舌》创始人李星文、澳涞坞影评人协会秘书长胡建礼、《唐人街探案》等电影总策划王旭东、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叶航、影视编剧兼制片人王晓玉和担任学术主持的影评人曾子航围绕着“Sora等文生视频模型对影视行业影响”的议题各抒己见。
2020年底,澳涞坞在澳门举办了首届文化强国论坛,今年已经是第四届。今年的论坛由天津电视台主持人苗青主持。
Sora极大提升影视制作效率但有缺点
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、影像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孔令顺表示,今年是Sora,去年是ChatGPT,前年是元宇宙,再前几年是区块链,一波一波科技冲击不断袭来,我们每一次都面对巨大的焦虑,影视行业到底应当怎么办?不管我们欢迎不欢迎,它已经来了,来了我们就要认真去面对,在拥抱的同时悄悄给它加上一副镣铐,要把权力关到笼子里,技术也是一样的。再往前梳理,近一百多年来,影像的发展一直面临类似的问题,人类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去跨过这一道门槛,我个人持乐观的态度。
AI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影视行业制作的效率,行业中传统的工种被迫要提速提质,但一些东西仍然会存在,那就是真正对电影艺术的探索,可能还需要我们人类的创意和情感投入。AIGC的出现,在十几年前也曾经带来巨大的一场冲击,那就是3D电影《阿凡达》,詹姆斯·卡梅隆在这系列电影中一方面表现对技术和工具的追捧,使之成为标志性的电影作品,带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。但是两部《阿凡达》中又同时流露出对工具理性的反讽,所以在影片中我们看到,纳美族人骑着飞龙,拿着弓箭竟然打败了代表人类最高科技的美国大兵。未来影视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,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?承载记忆的,表达情感的,创造艺术的,审美交易的,还是社交的?这是需要我们紧紧把握的一个方面。影视教育应该如何与时俱进,如何把它更好应用到未来生产、创作和教学中,这是需要我们真正面对的东西。
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叶航认为,Sora在今年2月发布后之所以能引起全球关注,是因为它有几个方面的突破:一是它把时间拉长了,从以前的几秒钟变成了60秒钟,同时这60秒钟内容逻辑是一致的,也就是说更具有连贯叙事性。第三是有分镜头,视频分镜的概念。第四是它模拟世界的能力变强,更自然,会让人觉得更真实可信。
对于影视行业来说,Sora的出现一方面能降低成本。实景拍摄、制景是非常花钱的,包括后期的制作也是如此。如果用Sora的话,很大程度能极大地降低成本,包括时间成本。第二,它能增强视觉效果,能快速生成很复杂的视觉场景,在魔幻、奇幻或科幻这种类型片上,它会比其他类型更有用武之地。第三,对于个性化的内容创作,它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去生成视觉场景,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个性化或者多元化。有个说法,Sora可能会推动产生后电影时代,产生所谓的数字艺术家,而不是真人艺术家。还有就是它会促进技术的革新。Sora到底能多大程度颠覆影视行业,现在还不太好说,虽然有很多些优点,但是它的缺点目前也很明显,比如在表演上面,还有镜头的张力、行为的完整性、逻辑准确性方面,现在离真人拍摄有非常大的距离。因此目前只能用于影视制作某些具体的环节或链条上,要想从头到尾具有艺术主体性去创作,现在还不是时候。
人工智能没有改变人类创作主体地位
影视编剧兼制片人王晓玉分三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。首先,她认为人工智能实际上并没有改变人类作为创作主体的地位。故事是人类非常独有的一种智慧传播形式,是具有人类基因和指纹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。人工智能到来以后,我们作为创作者,经常会使用类似Kimi、ChatGPT这样的软件跟它进行对话,这些机器人能非常理性回答各种提问,情绪价值永远都是积极的、饱满的、正能量的,有时候可能给出我一些非常看似理性,实则毫无逻辑关联的回答。我想说明什么呢?就是李安导演在一个采访中曾经说,电影重要的是什么?是moment,这也就是每一个编剧在写作过程中特别期盼得到的灵光一现,也就是本雅明在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》中提到的“灵韵”概念。无论是“灵韵”还是“moment”,人工智能技术目前还不能赋予我们,还是属于人类特有的情感体验。
第二,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以后,所有创作者已经开始发生创作环节上的改变。在剧本创作过程中,之前搜集素材,编剧要去图书馆翻阅很多资料,有了AI技术赋能之后,我们就能缩减资料筛选的过程,从而缩短创作周期。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,AI技术能更好地规范工业化生产流程,包括虚拟影像设置,爱奇艺之前在横店新搭了一个虚拟影棚,北影节上也展示了很多新技术,能大大降低拍摄成本,节省拍摄时间;第三,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以后,每一个人都是视频生产者,这也给专业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:如何能在各种技术赋能的条件下,保证自己的创意是独一无二的?
《唐人街探案》《三大队》等电影总策划、AI未来影像开发者平台创始人王旭东表示,他2015年就开始做AI,当时也面临困惑。Sora有点可怕,但不那么可怕。它的可怕在于它是双轮驱动的,往往认为AI分为两大板块,一个是底层的技术AI,由原来的数据库AI化。二是Sora呈现出来的应用级数据库AI。海量的视频,版权是一个问题。二是动机和指令的问题,得有一个专业性的动机。大家都会写字,把字卖成钱,这就是书法家了。
从实践上来说,一个是在广告领域的应用已经让上市公司看到能降本增效,二是特种电影领域,中国特种电影这一块已经有两家上市公司投了深圳一家公司。但若版权问题不能解决,不能加权,很难有产业发展,定制化使用有可能,但社会化使用很难。
文生视频大模型可助力文化强国建设
《影视独舌》创始人、著名剧评人李星文表示,今年有两个比较火的词,一个是汉语,一个就是英语,汉语是“新质生产力”,英语就是“Sora”。新质生产力体现在影视行业中,实际基本上都是AI技术的一些应用和生成,目前大概是三个阶段:一是在影视创作中,美术制景,海报的生成,比如虚拟的一些预拍,这些领域里头, AI技术已经应用非常广泛。它没能取代从业者,而是一个非常得力的助手;第二个阶段是影视拍摄中的应用,现在是方兴未艾,正在快速迭代。比较流行的是LED虚拟拍摄,这是目前广泛应用的,在各个片场都在应用,而且也在进化。第三个阶段就是今天要说的Sora,在中国影视创作、拍摄制作中,还只是一个远景的东西,没有到真正大规模应用。
随后,李星文举了两个近期发生在他工作中的具体事例,来生动论证和阐述他对人工智能和Sora等新质生产力对影视行业的影响。第一个事例重点讲述了如今AI换脸技术的成熟,如果不告诉观众,观众都不知道谁换了谁,堪称天衣无缝。第二个事例表达了中国AI技术受制于芯片技术和版权,如果在这两方面不能取得突破,中国恐怕还只能是一个跟跑者的角色。
谈到中国版Sora还需要多久才能出现和赶上美国,以及如何运用Sora等文生视频模型为建设影视强国服务,澳涞坞影评人协会秘书长、《影视风向标》创始人胡建礼表示,去年初ChatGPT出来的时候,国内互联网大厂像百度、字节跳动纷纷跟进,短短一年多,国内有200多个类似的大模型,像百度的文心一言,还有今年初在资本市场引发广泛关注的Kimi。
胡建礼认为,Sora等文生视频大模型可以从三个方面助力中国文化强国建设:第一,它肯定能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,这是AI作为一种工具最直接有效的作用;第二,它能够在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,使我们更专注于影视的创意能力,因为影视产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创意。中国影视工作者以后如果有很好的类似于Sora的AI工具,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写出更精彩、更有创意的故事;第三,刚才饶曙光会长说“人工智能时代,电影重新诞生”。在电影工业时代,我们和好莱坞差距明显,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,电影重新诞生之后,就给了我们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。如果我们能更好地开发和运用AI技术,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,有可能真正生产出受到海内外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。毛羽局长说“电影强国不是本土强,强外弱”。期待中国电影能补齐“海外弱”的短板,实现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的宏伟目标。
版权声明:
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,不对发表、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网络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,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service@qeerd.com,投稿邮箱:tougao@qeerd.com